众所周知,语言只是工具,一种载体,思维的载体。语际转换,实质上是一种思维内容与形式在语言层面的转换。汉英两名族可谓“地远”矣。“地远”则人、物皆非,两名族所感知、认识的客观世界则有别,思维之内容则有异,思维之方式也必随之不同,对翻译公司而言这些都是挑战。
汉英互译,之所以在语言层面进行转换时困难重重,无法对应,求之于“代偿”,与思维之差异不无干系。虽然有时思维的内容与方式,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出于巧合,完全不同,在语言层面进行转换时可以“对应”之,互换之,但汉英互译的实际却是,多数情况下即使同一思维内容,由于汉英思维方式不同,加之语言形成的任意性和名族特殊性,在语言层面进行转换时可以“对应”之、互换之,但汉英互译的实际却是,多数情况下即使同一思维内容,由于汉英思维方式不同,加之语言形成的任意性和名族特殊性,在语言层面进行转换时常常无法“对应”,不得不求助于“代偿”,以实现思维内容的转换。
对翻译公司而言,更困难的是,汉语中的某一思维内容,在英语中根本无对等物可言。反之亦然。在语言层面进行转换时,更需要“代偿”,以保证交流的通畅。可以说,翻译公司中“代偿”较之于“对应”,在汉英互译时,实在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手段。
实际上,语言运用中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式动态的,是不断地变化的。翻译公司认为“概念是词义的基础,词义是概念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概念是动态的,词义也必然是动态的。例如:If your diet is heavy,you will be heavy.句中两个heavy都是抽象概念,其内涵与外延是不一样的,因而其相应的词义也是不一样的。翻译公司在翻译这两个概念是,尤其是一个heavy,在汉语里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无法采用“对应”策略,只能通过一些“代偿”手段,来实现语际的词义互换。
在翻译公司眼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受人的认知环境、思维习惯、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因而概念既有全人类性,也有名族特殊性。全人类性使得翻译成为可能,名族特殊性使翻译有存在的必要。在双语转换时,“全人类性”则可以彼此“对应”之,而“名族特殊性”则不得不求之于“代偿”。
更多翻译公司资讯,请阅读以下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