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译者如何更好的做好翻译,首先,译自己真正喜爱的作品,译时要把自己的感情灌注到工作中去;其次要以创作的心情对待翻译;其三是要重视译文的文采和风格。其中的一点是做好翻译重要的环节,第二点是做好翻译困难的环节,而第三点是每个译者做翻译前都应考虑的环节。
至于翻译的组织,上海唐能专业翻译公司提出“翻译五步法”:一要寻求原文字义(单字、熟语都包括在 内);二要分析原文文句组织;三要把原文文句所 代表的意义变成了有意义的译文语言的话;四要按照译文文字的习惯和规则,把话写出来;五要将译文文字加以适当的修饰。杨镇华的翻译五步法其实是要求译者首先应具备五种能力:一是懂原文的文字;二是懂原文文字使用的习惯和规 则;三是把原文的意思变成译文的意思;四是懂原文文字使用的习惯和规则;五是能选择适宜的译文文字的排列法。
(一)对翻译的理解
翻译难乎哉?很多翻译家对翻译有不同的见解,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难!严几道 (严复)在翻译时常常“一名之立,旬月踌躇”, (2)梁任公(梁启超)也说过:“翻译之事,遣辞既不易,定名尤难”,胡适也曾发出“翻译之难”的感慨。林语堂先生的观点则是:翻译固未尝是易事,与其视之太易,毋宁视之太难。朱光 潜在《论翻译》中说:“据我个人的经验,译一本书比自己写一本书要难得多。”黄国彬在《破阵子·伏常蛇》中谈到英语的翻译时说:“《孙子兵法》中云:‘击其首而尾至,击其尾而首至,击其中则首尾倶至’。从事英语翻译的人与英语周旋多年,也会觉得英语的句法颇象置于常山之蛇,不容易应付。”
专门著作论述翻译之难的还有曾虚白的《翻译的困难》和夏衍的《论翻译之难》,他们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翻译的难度。而张定璜反其道而行之,他的《翻译之易》其实是论述“翻译之难”的。
(二)翻译的标准
林语堂先生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翻译的标准!一是忠实标准(相当于“信”);第二是通顺标准(相当于“达”);第三是美的标准(相当于“雅”)。大概忠实的程度可分为四等,就是直译、 死译、意译、胡译。
茅盾(1896—1981年)先生认为:翻译一要保持原作的“形韵”与“祌貌”,二是《文心雕 龙》中提到的“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无明靡,句无 玷也;句之菁英,字不妄也。”其中“字不妄”这 句话,翻译家也应视为格言。其实也正是翻译家做翻译的标准。
英国翻译家纽曼(Neuman)认为“译者的一责任就是忠于原作”,其实是以“忠于原作” 为标准;英美“译界双杰”之一奈达(Eugene A. Nida)认为翻译应当遵循“equivalent effect”(等效)的原则、“超越作者并不是译者的责任”,其意还是要“忠于原作”。
(三)对译者的要求
英国翻译家 Tyterler ( Ireland 1747 ——1814 )
认为翻译应遵循三原则:(1)译文是原作的意思完全复写;(2)译文的风格和作态须与原作同一 性质;(3)译文须与原作同样的流利。如果做不到这三点,那不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只好先牺牲第三条,次之,再牺牲第二条。
郭沬若(1892—1978年)认为:(1)译者的语学知识要十分丰富;(2)对于原书要有十分 的理解;(3)对于作者要有彻底的研究;(4) 对于本国文字要有自由操作的能力。李培恩在《论翻译》中论述了他的观点:(1)译者对原文必须能十分明了,不独原文之意义即作者思想之背景亦须了解,始可着笔;(2)译者之学识与文笔,须与原作者有相等或相仿之程度,乃能为原作者之理想译人;(3)译者于翻译时须细心体贴原文,尤宜于原文之细腻处,辨别入微,盖必如此乃能不失其真,而求其信也。
许渊冲在《译诗六论》中还谈到:译者一也 (identification);译者艺也(recreation);译者异也 (innovation );译者依也;(imitation );译者怡也 (recreation);译者易也(rendition)。“ ^也”(指理想)*“依也”(是常道)*“异也”(是变道)是翻译的方法论;“艺也”是翻译的认识论; “怡也”是翻译的目的论;“易也”是作品与译作的关系。他认为“世界、作者、作品、译者、译 作、读者”是翻译艺术的六要素。
相信大家通过以上唐能专业翻译公司介绍的翻译家的观点不难看出,翻译作为一门科学,对译者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希望大家更多的了解翻译,对译者有更加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