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的主题应能挖掘出事物的“至理”
发布时间:2016-06-01 13:41:50
作者:http://www.talkingchina.com/
分享至:
上海翻译网介绍提炼的主题要达到一定的深度是不容易的。这意味着译文的主题能挖掘出事物的“至理”,反映出事物的客观规律,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感人肺腑的思想,这才称得上炼意深刻。
上海翻译网介绍主题提炼的深度与作者对现实生活认识的深度是密不可分的。唐代李翱在《答朱载言书》中说:“义深则意远,意远则理辩,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只有认识深刻,方能立意高远,并直接影响整篇译文的说理、气势和表达。这就要求作者写作时提炼出蕴涵思想意义的材料,概括出颇有独到见解的主题。这样的译文精义内含,意蕴深邃,有相当的分量,能保持住不衰的生命力。
唐能上海翻译公司报价中心介绍介绍鲁迅于1925年写的文艺性政论文《灯下漫笔》,针对当时社会复古主义思潮的实质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抨击,指出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交替循环,从而深刻地论证了中国人民长期遭受奴役的历史命运,揭露了所谓“太平盛世”的真相,彻底否定了过去的两种时代,激励青年一代变革现实,担负起开创“第三样时代”的历史使命。鲁迅看透了中国几千年“一治一乱”的历史和专制统治者的瞒、骗的愚民统治,从本质上加以揭露,并以此唤醒民众的觉醒。这样的主题揭露深刻,认识高远,是一篇犀利不朽的传世之作。
在线下单
电话
+86 400-693-1088
+86 21-62793688
邮箱
talkingchina@talkingchina.com
Copyright 2006-2012 Talking China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