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兼职译者在微博上申讨元培翻译公司拖欠翻译费,一时间风生水起,跟贴者无数,申讨者众多。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为不是当事人,也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因此不能在这里做任何评判。虽然元培是唐能翻译的竞争对手,但同在翻译行业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我真诚地希望这只是翻译公司和译者之间因缺乏妥善的沟通而导致的一种误解,而不是因为资金链有问题或恶意主因而导致的拖欠翻译费。
荣誉,规模,风险投资,即将上市等这些光鲜的词在翻译行业中都让人联想到元培和传神。我也非常羡慕甚至是喜悦同行中有这样的航空母舰,这说明我们这个行业大有做头,是件好事。虽然作为一个保守的翻译人,我常常会疑惑:翻译能这么搞吗?除了本地化工作因为是偏“翻译的技术层面”,流程规范,标准化的东西多而可以有一定规模之外,大量的市场上的翻译资料还是对译者个人水平的依赖性较大,也就是对“翻译的艺术层面”要求较高,而的译者是需要打着灯笼找的,因此要做“大”是难度很大的。但是我还是愿意相信元培和传神可以在翻译行业中走出一条新路,一条“大”的新路。
和大相对的是“小”,我也看到很多翻译公司是属于这个类型的,他们小,但并不弱,他们往往在某个行业里做到很专业。客户,译者和知识资产资源都集中优势兵力放在一个或少几个行业中,他们也活得很好。
对于走“大”路线的翻译公司的老总我很羡慕他们的“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和“舍我其谁”的魄力;对于走“小”路线的翻译公司的老总我很佩服他们的“一亩三分田”的知足和“铁杵磨成针”的专注。我衷心祝愿走“大”的公司一定要尊重翻译生产的特点,不能盲目轻动,力求大而稳;走“小”的公司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商誉,保持住自己不可替代的行业优越性,做到小而精。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可能要问:“那唐能翻译是大还是小啊?”说出来我自己都很鄙视自己:唐能很中庸,很骑墙,是个“中”。额,额,额……